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日志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2014-10-05 15:16:05|  分类: 雪浪文库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4年10月05日 - 墨海雪浪 -
        民间称谓,有亲属间的,朋友间的,邻居间的,师徒间的,同事间的,以及生人间的几类。其中又有长辈、晚辈之别,男性女性之分,直接接触与书面联系时称呼也不一样。

一、对长辈

长幼有序,为历代县人的优良品德。对长辈的称呼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
   
 属

称呼对象

    

     

向第三者介绍

对朋友、同事同学的相应对象的称谓

该对象时称谓

父亲的祖父

曾祖父(老爷)

    

家曾祖父

令曾祖父

父亲的祖母

曾祖母(老奶)

曾孙女

家曾祖母

令曾祖母

        

祖父(爷爷)

孙、孙女

家祖父

令祖父

        

祖母(奶奶)

家祖母

令祖母

        

父亲(爸爸、爹)

儿、女儿

    

   

        

母亲(妈妈、娘)

    

   

母亲的祖父

外曾祖父(姥爷)

外曾孙

外曾祖父

令外曾祖父

母亲祖父的妻子

外曾祖母(老姥姥)

外曾孙女

外曾祖母

令外曾祖母

母亲的父亲

外祖父(姥爷)

外孙

外祖父

令外祖父

母亲的母亲

外祖母(姥姥)

外孙女

外祖母

令外祖母

母亲的兄弟

舅父(舅舅)

  

    

令舅父

母亲兄弟的妻子

舅母(妗妗)

外甥女

    

令舅母

母亲的姐夫、妹夫,母亲的姐妹

姨父(姨夫)

   

  

令姨夫

姨母(姨)

姨甥女

令姨母

丈夫的祖父

祖父(爷爷)

   

家祖父

令祖父

丈夫的祖母

祖母(奶奶)

家祖母

令祖母

丈夫的父亲

父亲(老公、爹)

   

   

丈夫的母亲

母亲(婆母、娘)

   

  

丈夫的伯父

伯父(大爷)

  

家伯父

令伯父

丈夫的伯母

伯母(大娘)

家伯母

令伯母

祖父的哥哥

伯祖父(大爷爷)

   

家伯祖父

令伯祖父

祖父的嫂嫂

伯祖母(大奶奶)

侄孙女

家伯祖母

令伯祖母

祖父的弟弟

叔祖父(爷)

   

家叔祖父

令叔祖父

祖父弟弟的妻子

叔祖母(奶奶)

侄孙女

家叔祖母

令叔祖母

祖父的姐夫、妹夫,祖父的姐妹

祖姑夫(姑爷)

内侄孙

祖姑父

令祖姑父

祖姑母(姑奶)

内侄孙女

祖姑母

令祖姑母

祖母的兄弟

    

外甥孙

  

令舅爷

祖母兄弟的妻子

   

外甥孙女

  

令舅奶

父亲的哥哥

伯父(大爷)

、侄女

家伯父

令伯父

父亲哥哥的妻子

伯母(大娘)

家伯母

令伯母

父亲的弟弟

叔父(叔叔)

侄、侄女

家叔父

令叔父

父亲弟弟的妻子

叔母(婶婶)

家叔母

令叔母

父亲的姐夫、妹夫,父亲的姐妹

姑父(姑夫)

   

   

令姑父

姑母(姑姑)

内侄女

   

令姑母

丈夫的叔父

叔父(叔叔)

   

家叔父

令叔父

丈夫的叔母

叔母(婶)

家叔母

令叔母

妻子的祖父

岳祖父(爷爷)

    婿

岳祖父

令岳祖父

妻子的祖母

岳祖母(奶奶)

岳祖母

令岳祖母

妻子的父亲

岳父(老丈人、爹)

婿

   

令岳父

妻子的母亲

岳母(丈母娘、娘)

   

令岳母

妻子的伯父

伯父(大爷)

   婿

   

令伯父

妻子的伯母

伯母(大娘)

  

令伯母

妻子的叔父

波父(叔叔)

   婿

   

令叔父

妻子的叔母

叔母(婶)

   

令叔母

25       老师

称呼对象

   

   

向第三者介绍

对朋友、同事同学的相应对象的称谓

该对象时称谓

  

    

    

  

   

老师的妻子

    

敝师母

令师母

老师的父亲

师祖父(爷爷)

孙辈学生

敝师祖父

令师祖父

老师的母亲

师祖母(奶奶)

敝师祖母

令师祖母

    

     

    

敝师傅

令师傅

师傅的妻子

师母(师嫂)

(徒弟)

敝师母

令师母

26        其他长辈

称呼对象

   

     

向第三者介绍

该对象时称谓

祖父母辈常来往

    

    

祖父(母)的同学(同事、朋友)

的同学同事朋友

   

×××

×(姓)老

父母常来往的同学同事朋友

大爷、叔

    

父(母)新的同学(同事、朋友)

大娘、婶(姨)

×××

×(姓)

同学、同事、朋友的祖父、祖母

     

   

同学(同事、朋友)的祖父(母)

    

×××

×(姓)老

同学、同事、朋友的父母

伯父(大爷)

   

同学(同事、朋友)的父(母)

伯母(大娘)

×××

×(姓)

同事中同祖父

     

   

同事中的长辈

母年龄相当者

    

×××

×(姓)老

同事中与父、母年龄相当者

×伯、××

   

同事中的长辈

(大爷、叔叔、婶婶)

××× 

×(姓)


          二、对平辈
          表27 
亲 属

称呼对象

     

    

向第三者介绍

对同学朋友相

该对象时称谓

应对象的称谓

      

名字(汉子、男人)

   

                

某兄、某嫂

      

名字(媳阿、娘们)

        爱人

某同志

      

     

弟弟、妹妹

    

    

     

    

  

    

    

    

弟弟(兄弟)

    

    

弟弟的妻子

弟妹(小叔妻子)

家弟妹

令弟妹

    

      

弟、妹

     

   

     

      

内弟、妹

家姐夫

令姐夫

    

妹名字

兄、姐

   

   

    

妹夫名字

内兄、内姐

家妹夫

令妹夫

伯叔父的儿子

堂兄、堂弟名字

堂兄、堂弟

家堂兄、家堂弟

令堂兄、令堂弟、令堂嫂、令堂妹

伯叔父的儿媳

嫂嫂(名字)  

堂姐、堂妹

家堂嫂、家堂妹

伯叔父的女儿

堂姐、堂妹

堂兄、堂弟

家堂垦、家堂妹

令堂姐、令堂妹

伯叔父的女婿

堂姐夫、堂妹夫

堂姐、堂妹

家堂姐夫、堂妹夫

令堂姐夫,令堂妹夫

姑舅姨的儿子

表兄、表弟

表弟、表妹

表兄、表弟、

令表兄、令表弟、

姑舅姨的儿媳

表嫂、表弟妹

表兄、表姐、表嫂

表嫂、表弟妹

令表嫂

姑舅姨的女儿

表姐、表妹

表弟、表妹

表姐、表妹

令表姐、妹

姑舅姨的女婿

表姐夫、表妹夫

表兄、表嫂、表姐

表姐夫、表妹夫

令表姐夫、妹夫

妻子的哥哥

内兄(哥哥)

妹夫(弟)

内兄(哥哥)

令内兄

妻子的嫂嫂

     

   

   

妻子的姐姐

    

妹夫(弟)

   

    

妻子的姐夫

襟兄(姐夫、一条缠)

襟弟(弟)

  

令襟兄

妻子的弟弟

内弟名字(小舅子)

   

内弟(名字)

令内弟

妻子的弟媳

(名字)

弟妹(名字)

令弟妹

妻子的妹妹

妹妹名字(小姨子)

   

   

   

妻子的妹夫

(名字)

  

令襟弟

丈夫的哥哥

    

    

   

   

丈夫的嫂嫂

   

   

  

   

丈夫的姐姐

   

弟、妹

   

   

丈夫的姐夫

   

(名字)

  

令姐夫

丈夫的弟弟

弟弟(兄弟、名字)

嫂(名字)

   

   

丈夫的弟妇

弟妹(老×媳妇名字)

   

令弟妹

丈夫的妹妹

妹妹(小姑子,名字)

嫂(名字)

   

   

丈夫的妹夫

妹夫(名字)

丈妹  

令妹夫

28       同 学

称呼对象

     

    

向第三者介绍

对同学朋友相

该对象时称谓

应对象的称谓

男、女  同学

学姐、学兄

学弟、学妹

敝同学

令同学

或统称同学

或统称同学

男、女  学徒

师兄(哥)

     

敝师兄

令师兄

师姐(姐)

    

敝师姐

令师姐

同学的丈夫

某兄(哥哥)

弟、妹(名字)

敝同学

令同学

同学的妻子

   

同学的兄弟姐妹

某兄(哥)姐

弟妹(名字)

敝同学的兄弟姐妹

令同学的兄弟姐妹

       同事、朋友

称呼对象

        

      

向第三者介绍

同学朋友相应

该对象时称谓

对象的称谓

男、女   同事

某同志、某兄(名字)

弟、妹(名字)

敝同事

令同事

某同志、某妹(名字)

男、女  朋友

某兄(名字)

弟、妹(名字)

敝友

  

某姐(名字)


           三、对生人
   

     

       呼(口头)

老年人

老大爷、老汉

老大娘、老婆

比自己父亲大者

大爷

大娘

比自己父亲小者

叔、老叔

 

与自己年龄

老哥、老弟

相同者

老姐、姥嫂

    

小孩

小女

     

年轻人

小妞


       四、 中国古代常用称谓速查大全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祖(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婶)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犬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六亲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娅。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指父母、兄弟、以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今妻子称谓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因称老婆太俗,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办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妻死后又另娶的。
      家里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
      爱人男女互称。
      右客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现代都市对妻子的俗称。
      另外,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妇君”等。
      古今对丈夫的称谓我们对女子的配偶称作丈夫。此外对丈夫的称谓还有丈人、君、外子、官人、老公、爱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外面人、郎君、老伴、老头子、那口子、男人、老爱、那位老板等。
      古今对父母的称谓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鸳鸯”原指兄弟,我国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鸳鸯本为同命鸟,双栖双宿,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后用鸳鸯来比夫妇,始于唐人卢照邻。
      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丈夫”小考丈夫在古代并非指女子的配偶。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这是一种古时礼仪。另外,古代把身长八尺的魁梧男子称作丈夫。在春秋战国之交,“丈夫”的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成年的男子,而且还指男性的小孩,甚至男婴。
      “娘子”小谈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到了唐代,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
      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随着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妓女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
      丈人“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丈人”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其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其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其四,“丈人”代表岳父。
      “连襟”趣话在我国民间,通称姐妹们的丈夫为“连襟”,“连襟”的来历与我国著名的诗人杜甫、洪迈有关。
      较早在笔下出现这个词语的是杜甫。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子,叙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三天两头书信往来或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结交经过,有一句是“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这只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襟袂相连”一句。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岳父、岳母称呼的由来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张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成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才知张项徇私,很不高兴,不久把郑镒降回原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就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又把妻母称为“岳母”。
      “东床”的缘来东床指女婿。东晋时郗鉴让门人到王导家去物色女婿。门人回来说:“王家少年都不错,但听得消息时,一个个都装出矜持的样子,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东床,只顾吃东西,好像没听到我们说话一样。”郗鉴一听忙说:“这个人正是我要物色的好女婿!”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以后,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
     五、 口头称谓语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事情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古汉语中还有一类很突出的词,叫“谦敬副词”。例如“蒙、窃、幸、猥、辱、敬、惠、谨”等等。
     这些谦敬副词,和上面所谈的尊称、谦称以及委婉语、讳饰语等等,都是我国古代的礼貌语言,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美的优良传统。
     交友称谓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迹的缺欠或丑陋,结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
     刎颈交:指友谊深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贫*交:穷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没有作官而结交。
     患难之交:同经磨练而成为朋友。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旧、旧交、故人,泛指有旧的交情。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时以做买卖的手段结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义,后称小人之交。
     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常用敬词
     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访: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告别。
     敬请:恭敬地请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告。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已经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常用客气语
     恕: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相扰:打扰。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违:很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很感谢。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落花修修 飘商掠周 君哦我吟 黛葬玉收 花开如蝶 难过三秋
     落花丝丝 牵我所思 唯我所思 其心安知 安知安知 空劳我痴
     落花采采 如雾似海 我复笑之 余卿共载 眩极灿兮 落花皑皑
     落花狂飞 无依无归 纠纠扰扰 寥落成灰 辗转辗转 雨化风吹
     落花随风 乱舞半空 如萍如蓬 任我西东 花自风中 风花两空
     落花无休 我心幽幽 不解君心 或君悠悠 我依幽幽 不以君休 
    六、传统称谓种种
     我国古代很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如: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兄弟为昆仲、棠棣、手足。夫妻为伉丽、配偶、伴侣。妇女为巾帼;男子为须眉。老师为先生、夫子、恩师;学生为门生、受业。学堂为寒窗;同学又为同窗。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年龄的代称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如: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成童:古时称男子年达十五为“成童”。《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又,《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可见,成童到底是几岁,也有不同的说法。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吕岩《赠张泊诗》:“攻成当在破瓜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以“不惑”代称40岁,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阶。”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人又称50岁为“艾”,60岁为“耆”,《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六十为耆……”也可以泛指老年,《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如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注:“八十曰耋。”
      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桓宽《盐铁论·孝养》亦称“八十曰耄。”期熙:《礼心·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在也;颐,养也。”孔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后来就拿“期颐”代表百岁。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另有“丁年”之说,泛指成丁之年,即壮年,温庭筠《苏武庙》诗:“回首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可是成丁之年各个朝代规定不同,如惰朝以20岁为成丁,唐玄宗天宝年间以23岁为成丁。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都是古人称谓上的敬辞。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反映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
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
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辞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
而有所变化,汉朝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唐朝以后只有皇太子、皇后、
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阁下”是旧时对别人的尊敬。常用于书信之中。原意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
不便呼其名,常常先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为“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
为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如《史记·项羽本纪》:“张
良入谢曰:‘……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足下。’”
以上这些敬辞,现在对外交往时(书信、宴会致词)还常常使用。
       先生、小姐、女士
     “先生”:始见于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曰:“先生指父兄而言
也。”到了战国,“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历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称呼老师,
始见于《曲礼》。唐、宋以来,多称道士、医生、占卦者、卖草药的、测字的为先
生。清朝以来,“先生”的称呼在人们的脑海里已开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
的称呼才又广为流传。
     “小姐”:最实是宋代王宫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艺人等的称谓。到了元代,“
小姐”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字莺
莺。” 至明、清两代,“小姐”一词终于发展成为贵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传
到了民间。
     “女士”:始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这儿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
和后来说的“千金”一样,用以对妇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称。
妻子的种种称呼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内子: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室人:多数是对别人妻子的称呼。
       拙荆、山荆:源出“荆钗布裙”,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后人用作妻之谦词。
       荆妻、刑室:表示自谦,贫寒之意。
       发室:原配妻子。
       继室、续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故将妻殁再取称为“续弦”。
       妾、姬、小妻、小星、如妻、如夫人、侧室、偏房、室、副妻等均为小老婆。
      落花修修 飘商掠周 君哦我吟 黛葬玉收 花开如蝶 难过三秋
      落花丝丝 牵我所思 唯我所思 其心安知 安知安知 空劳我痴
      落花采采 如雾似海 我复笑之 余卿共载 眩极灿兮 落花皑皑
      落花狂飞 无依无归 纠纠扰扰 寥落成灰 辗转辗转 雨化风吹
     落花随风 乱舞半空 如萍如蓬 任我西东 花自风中 风花两空
      落花无休 我心幽幽 不解君心 或君悠悠 我依幽幽 不以君休 
      七、书信常用词语
      (一)启始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
      ×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贺生女)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贺生子)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贺生女)
      (七)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八)致歉
     惠书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惠书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九)拜托
      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乞赐……,以志厚谊。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
      (十)致哀
      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前闻令×逝去,为之惨然,人死不能复生,尚望节哀。
      闻悉××仙逝,不胜伤悼,足下遭此不幸,伤感必甚,恳请宽辟哀情,善自珍爱。
      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惊承讣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
      (十一)赠物
      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区区小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晒纳。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为数甚微,将意而已。
      (十二)请教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俾资改进,不胜为盼。
      (十三)商讨
     愚直之言,尚祈嘉纳。
      蒙雅爱,沥胆直谏。
      叨称至好,故敢缄阻,草沥数行,请鉴纳。
      相见以诚,请恕不谦。
      微开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
      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朗照,不尽缕衷。
      吾敬先生,尤爱真理,故秉笔直陈,希原谅之为祷。
      缘承下询,草复寸笺,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
      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屡承下问,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怀,万乞曲矛谅察为幸。
      (十四)结束
      匆此先复,余容后禀。
      铁此布臆,余容续陈。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匆此草就,不成文进,原宥是幸。
      忙中即书,言不由衷,不足之处,恕见谅。
      八、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曰:久仰;好久不见曰:久违;请人原谅曰:包涵;请人收礼曰:笑纳;
    向人询问曰:动问;表示谢意曰:多谢;别人欲行曰:慢走;请受邀请曰:赏光;
    领受情谊曰:承情;分手告别曰:回见;晚上道别曰:晚安;未能亲迎曰:失迎;
    礼貌不周曰:失敬;要求回信曰:赐复;请人指教曰:赐教;征求意见曰:不吝;
    拜托答谢曰:有劳;请人任职曰:屈就;受人指教曰:叼教;请主人别送行:止步;
    自己作品给别人看:教正、斧正;请求接受赠品曰:赏脸;动问长辈年岁曰:高寿、
    贵庚;有话对人说:打扰;读者给编辑部:敬颂编安;晚辈给长辈:顺颂安康;
    长辈对晚辈:顺致安好;平级机关间:特此函达;
    “x x”之交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
    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
    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 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
    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 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
    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 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
    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 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诗文之交:以诗文往来结交的朋友
    石交:交谊坚固; 款交:以真情相待。
    “x x”之年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尚在襁褓,初知发笑,(婴幼儿); (2~3岁)
    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牙,长出新牙,(七八岁间);
    髫年:女孩七岁
    龆年:男孩八岁
    垂髫:童子未冠,头发下垂谓之龆;
    总角:角,小髻。总,束发上分,人之童年;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礼记》“人生十年月幼学”;
    豆蔻:“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13~15
    舞象之年:15~20
    金钗之年:12岁(女孩)
    及笄:《礼记》“女子十又五而笄”(结发为笄,表成年);
    束发:男孩成童,束发为髻;
    破瓜(碧玉年华):瓜拆开为“二八”,二八相加或相乘,谓女子十六或六十四岁;
    桃李年华:20岁(女)
    花信年华:24岁(女)
    弱冠:《礼记》“二十曰弱冠”。男子二十结发加冠,体且未壮。
    而立:《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成立:“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人之成年;
    不惑:《论语》“四十而不惑”(明辨不疑)
    强仕:《礼记》四十曰强仕;
    知非:《淮南子》“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人之五十;
    天命:《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及艾:《礼记》“五十曰艾”(发白如艾);
    杖行:《礼记》“五十杖于家”
    耆艾:《礼记》“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人之五六十岁;
    花甲:人之六十;
    耳顺:《礼记》“六十而耳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垂老:《垂老别》,人之将老;
    桑榆:《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天黄昏,喻人之将老);
    耆老:《国语》“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人之六七十岁;
    古稀: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
    迟暮:杜甫“迟暮少寝食,”人之将老;
    皓首:《后汉书》“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眉寿:《诗经》“此为春酒,以介眉寿”(秀眉,寿者相称,人之长寿。
    风烛:风中之烛、随时可灭,人之残年。
    耄耋:“七耄八耋”,人之七八十岁;
    鲐(tái)背:“九十鲐背”
    白寿:“白”为“百”缺一,人之九十九。
    寿民:“清代称百岁老人为寿民”
    期颐:《礼记》百年曰期颐(百岁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生活待人
    九、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

     九龄:为9岁。

     13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

     二八:为16岁。

     20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古稀等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评论这张
 
阅读(2350)|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